“过年”作为传统习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牵挂,是盼头,是浓浓的乡愁。为了避免疫情风险扩大,数亿外出务工人员响应倡议,春节期间不返乡,留在工作地过年,充分体现了这些家国“顶梁柱”面对危情的担当和大义,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忘我精神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而发扬光大。
春节长假已过,上班进入常态,复工复产全面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留下过年”也将逐步变成过去词。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留下过年”的人大多为青壮年,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外奋斗一年,很多人盼的就是春节回乡与亲人团聚,以解思乡之苦、弥补舐犊之情。那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多半上有老下有小,甚至家中老人已到耄耋之年,回家过年不仅仅是游子的所想所愿,更是“车票那一头”的殷殷期盼。尽管春节己过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但因为春节没能回家,心中的那点痛感不会因为节后上班而迅速消失,可能引发的精神焦虑症会时有表现,为此,作为企业和工会组织应重视对留下过年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振他们的精气神。
所谓人文关怀,指的是人文精神的关怀或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真心地关心一个人的生存和命运,它的核心是关心人、尊重人。心理疏导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中医的述语就是“心病还需心药治”。这两种工作方式中,人文关怀侧重于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心理疏导则侧重于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
首先,坚持“三个贴近”,注重人文关怀。贴近实际,就是从“留下过年”员工的现实处境和切身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价值、权益和需求,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有效缓解他们的思想压力、心理冲突和情感困惑;贴近生活,就是跟上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针对他们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开展教育;贴近实际,就是要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圆他们之所盼。比如,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公司能有序安排“留下过年”的外地员工返乡探亲,并能为他们送上来回的车票,工会组织也可送上一份礼物以示关爱。
第二,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心理疏导是对企业员工进行的团体心理疏导,而心理辅导则大都是一对一的针对个人的心理咨询。“留下过年”员工基本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感情上比较脆弱,看问题比较直接,一旦有事情发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焦虑不安,这就需要疏导。心理压力不仅损害个体,而且也影响企业的健康,并会导致经济损失。如果公司和工会组织设立专门的“情感交流站”或者心理咨询热线,让这一群体或者通过热线电话,或者直接到情感交流站里来面对面沟通。通过个体心理辅导,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心理倦怠、心境压抑等难题,这样就可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通过“聊天”化解他们的心理疙瘩,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如心灵鸡汤,为他们减压疏导,调整心态。
第三,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文化生活。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起到帮助人们舒缓心情、调整心态、滋养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作用。面对员工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会组织应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建共建活动、评先创优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际友情、社会真情,给员工提供展示才华、交流情感、锻炼能力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放松心情、发挥才能、陶冶情操,进而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第四,大力弘扬先进,给予员工更多“幸福感”。大力弘扬先进,是激发员工内在动力的催化剂,企业和工会应从多个层面做起,营造浓烈氛围。比如,对“留下过年”群体中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爱岗敬业的老员工,通过编印《企业功勋风釆》等形式,将他们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也可通过师带徒路径充分发挥他们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对新生代员工中表现突出的可树为典型进行宣传表彰,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让他们现身说法。同时,在评选先进、劳模、“金牌职工”等荣誉时优先考虑;对技能人才除提高薪酬外,还要将技能等级、贡献程度与评优升职挂钩,与组织疗休养配套,充分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面对疫情,这是考验与修炼;跨越疫情,这是挑战与历练。春且至,冬己逝,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政组织的正确指挥,有包括“留下过年”员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群众的全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夺取防疫抗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崭新的姿态拥抱光辉灿烂的未来。
上一条:无
下一条:工会经审工作必须增强“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