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天骑手也不敢休息低成本用工成主流方式
劳动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三大外卖公司———美团外卖、饿了么以及百度外卖,发现众包、外包(也即兼职骑手)已成为目前多数平台的主流用工形式,其中美团兼职骑手占总数三分之二,“饿了么”外包工占大多数。在这些企业,仅专职骑手享有底薪、五险以及高温津贴,而占人数大部分的兼职骑手则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其收入完全由外卖配送量多少决定。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在极端高温情况下,一旦骑手暂停工作休息,就等于切断了收入来源。在这种薪酬体系下,“不敢休息”成了绝大多数骑手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客观上,三大公司的派单制度也“不允许休息”。他们都实施智能派单系统,尽管号称派单后,遇到天气、健康或环境方面特殊情况可以改派,但又都对改派和转单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和数量。
美团外卖公关部门表示,高峰时间骑手休息“基本没有可能”,因为此时正是外卖订单的高峰期,“外卖员都休息了,谁去送?”百度外卖公关部门回复称,对骑手高温期间的接单量不设上限,主要根据单量分布和路径来派送,原则上不允许骑手拒单。不仅如此,入夏后三大平台都面临订单量增长,如“饿了吗”从6月1日—7月10日上海地区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204%。作为应对,三家公司先后设置了类似“高温冲单奖”这样的规定,鼓励骑手“天大热人大干”,以应对近期大量增加的订单量。
为了提高客户体验度,三大公司都对骑手的送餐准点率、差评数以及投诉实施了严苛的考核制度。
百度外卖公关部门承认,因送餐迟到而被顾客取消订单后,将视主观因素由骑士按比例承担损失。美团公关部门声称,如果是因高温延时造成的差评,骑手可以提出申诉,相关部门会予以审核再出具相关处理意见。“饿了么”则表示,送餐超时罚款不是刚性的,事实上确实有不少骑手被罚款,但骑手也可以提出申诉。而对于由骑手承担取消订单的餐费这一制度,由于涉及到平台和商户的结算问题,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优化。
市总工会高度关注众包型骑手权益新兴行业不能存在维权空白点
企业只要发了高温津贴就能“万事大吉”,为了追求订单增量一味放任甚至变相刺激外卖员疲惫上路?多名法律界专家在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卖配送作为新兴行业,存在诸多维权空白点,尤其是在劳动关系、劳动定额、奖惩制度等方面,急需所属行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相关规定予以明确规范。
现行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针对“存在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安排劳动者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有明确的高温作业规定。那么,外卖员是否属于这个范围?
上海市律师协会劳动法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唐毅指出,理论上说,如果外卖员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那么就该属于该办法的适用人群。当然外卖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其无法避开高温时段。
这也成为了大多数外卖平台的“托辞”———“总不能不送外卖吧”?这其中凸显出的,正是新兴行业的制度漏洞。
一个“快”字,就能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劳动法专家周斌指出,如何更合理管理用工,保障劳动者权益成为摆在新业态企业面前的新课题。无论如何,企业或是平台不能规避法律法规、侵害职工权益。他建议相关行业协会、工会就劳动关系、劳动定额、奖惩制度这些空白点开展相关的集体协商,顶层设计制订相关行业标准,指导企业有序运作,避免恶性竞争,维护外卖员工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相关负责人曾透露,人社部门已经对“互联网+”的五大板块进行了摸底,其中就包括饿了么、美团等公司。虽然用工方面存在着就业非常灵活、工作更有自主、劳务更独立、收获更具有经营性等特点。但调研显示,问题也不少,尤其是用工法律关系边界模糊不清,不适应新形势发展。
在今年4月本报举行的“劳动论坛”中,重点关注了“网约工”的权益保障问题,市总工会指出,众包型外卖员就是网约工群体之一,未来还会不断出现,灵活性过大、安全性不足是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必须加以重点关注。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摘要)为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各类突发事件,根据市政府要求,现就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通知如下:企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等部门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和本市的相关规定,尽力改善劳动条件,合理安排高温季节工作计划,适当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时间,防止高温中暑等事件发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按照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会组织要依法对用人单位高温作业各项劳动措施的监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市人大代表厉明律师:呼吁实施强制带薪休息制
无论是劳动合同、劳务协议还是所谓的非全日制劳动合同,都是劳动者,都应当享受到防暑降温劳动保护。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长厉明在接受劳动报记者专访时明确指出,送餐平台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安监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防暑降温的规定,适当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骑手在高温时段的室外作业时间。
在上海,尚无权威部门统计全市骑手小哥的构成比例。厉明此前曾走访调研了一些送餐平台,平台方面曾告诉他,大多数骑手不是和送餐平台签订劳动合同。“没签劳动合同不代表不存在用工关系。”厉明指出,无论是和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外包企业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还是直接和送餐平台签订劳动合同,不同的用工方式都存在劳动关系,骑手都属于劳动者。“《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企业对劳动合同工和劳务工应当提供相同的劳动保护,在这一点上,是不应有区别的。”厉明说,即使合同是和第三方公司签的,送餐平台也属于实际用工单位,和骑手建立的是事实用工关系。“骑手接受平台业务管理指导,穿着平台提供的统一着装,打着平台的标识,骑手信息接受平台统一管理,其服务接受平台调配,顾客投诉也由平台受理,这就是一种事实上的雇佣关系。”
在欧洲,政府对长途汽车司机实施强制休息制度,规定每天驾车累计不得超过8个小时,每连续驾车2个小时必须休息45分钟。厉明建议,在外卖员群体中也可率先引入“带薪强制休息制”,规定当政府发布高温预警时,外卖员接单数量实行上线封顶,在中午11点—下午1点时间段内,每接单到一定数量必须强制休息半小时。厉明说,高温期间本身外卖订单量急剧增加,送餐平台理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将订单增加带来的收入中的部分用于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有的送餐平台认为,订单增加后骑手人力紧缺,难以实现强制休息,这样的企业应该反思,为什么这一行业会出现劳动力紧缺,为什么外卖员流动率那么高。”厉明说。
厉明指出,互联网生态下的新型服务业的诞生,对既有法律体系提出了挑战,形成了很多新的法律模糊地带,造成了事实上的劳动保护侵权。他呼吁,加快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明确新经济形态企业的法律责任,补上劳动保障的“制度缺口”。
市政协委员陈启伟:“抢时间”背后真相是保障缺失
上海市政协委员陈启伟认为,外卖行业正处于缺乏监管规范的野蛮生长阶段,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行业规范加强监管,完善用工制度,严格加强对外卖员的劳动保护。
陈启伟认为,骑手们之所以竭尽全力抢时间、拼速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领的是计件薪酬,抢单送单越多,拿到的报酬就越多。另一方面,平台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外卖小哥一旦被顾客打差评,就要面临高额罚款,而准时与否是顾客打好评或差评的重要因素。他指出,为争夺市场,订餐平台奉行低价竞争与“跑量取胜”,职工的劳动保护几乎为零。
用工模式多样,导致劳动关系不明确。陈启伟指出,有些外卖公司自营配送,有些采用众包或者代理商模式,甚至有的快递员上下午送快递,中间送外卖。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交通事故、安全责任,要认定法律责任归属时,往往就会发现劳动关系五花八门。“人的体力是有极限的,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间为每天8小时、一周40小时,但送餐员远超这个标准。一个送餐员一天究竟可以干多少小时?送多少单餐?这一切都模糊不清。”陈启伟认为,时下外卖市场的规模已相当庞大。有的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但管理依然简单粗放,缺乏规范的用工制度、完善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人性化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惩罚制度,以及必要的劳动保护规定。
上一条:个人信息保护“12351“计划正式启动 覆盖1亿职工网民
下一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