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赋予劳模的新使命,我们义不容辞”、“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日前,阜宁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曹洋先后深入到新沟、沟墩等镇区,对劳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所到之处,一位位老模掷地有声的表态,一个个助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无不令人折服——
把专业变成事业,以事业服务公益,是江苏省劳动模范姜官俊的创业之魂。这位“盐城市金沃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2006年从句容农校毕业后,放弃多家高薪聘请回乡创业,经过数年的摸爬滾打,建成了一个占地80亩、年销售量达3000多万株的高规模育苗基地。育苗高峰期安排本村140多闲置劳动力进园做工,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带动17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纾困。“目前,我正在同镇、村沟通,争取和“春华秋实”农业园联合,采取“资金+劳力+养殖技术+种苗”的帮扶模式,让更多村民在家创业。”姜官俊介绍说。
“一个劳模就是一面旗帜,一份力量。”据曹洋介绍,自全县开展乡村振兴行动以来,他们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引导各级劳模率先行动,通过牵手致富“三联三促”活动、与经济薄弱村“一对一”“点对点”结对联扶等形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影响力广泛的“劳模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让劳模旗帜在助力乡村振兴一线高扬。
“对于企业家来说,人生价值绝不是创造了多少财富,而是为他人、为这个社会贡献了多少力量!” 江苏蓝天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渊文,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县劳模。在开展的“劳模助振兴、牵手共致富”活动中,他主动与板湖镇板湖居委会签约,拟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分两期扩建该村现有的蓝湖螃蟹市场,可为本地千余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目前,首期工程己完工开业,优先安排该村200余村民进场经营,月纯收入超万元;30余名闲置人员进场打工,年收入近3万元。
“他是我们致富的‘活财神’,整天为我们操心劳碌,传技术、帮销售,年终还给我们二次返利。”这是沟墩镇柳集村60多个养禽户对江苏省劳动模范杨进的褒奖。这位全县农贸产品销售的领军人物,以沟墩禽蛋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会员636人,形成16个养禽基地(专业村),辐射带动了周边20多个镇村800多户养禽户饲养蛋鸡超过12000万羽,年销售禽蛋17000多吨,培养出68名农民经纪人,让千余农户走上致富路。据杨进介绍,下一步他将借助绿通电子商务平台,在全县镇、村中再增设200个禽蛋销售网点,为更多的禽农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跃进等村再转包300亩农田种植优质水稻,吸收20名困难村民为长年用工,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
“劳模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责任担当和精神传承”。阜宁县劳动模范田作海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2016年从上海返乡创业的他,先后安排本村54人到其公司就业。2017年担任戚桥村党总支副书记(18年转正)后,带领支部一班人奋斗三年终使穷村換新颜。他还从自己企业的利润中拿出60多万元,为村里新安装了58盏路灯,修筑了一条1800米长的水泥路,垫资12万元创办了村企。目前,全村呈现出家家有项目、人人有行当、共奔致富路的喜人景象。
在阜宁县沟墩白水塘养殖区,县劳模邓元富可谓是有口皆碑。他创办的阜宁县富民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白水塘等周边4个村结对,吸纳社员260余户,养殖水面超2000亩。他大胆引进南美白对虾、河豚、中华绒鳌蟹、美国斑点叉尾鱼等特水养殖新品种,在自己试养成功后向外推广,使100多养殖户的收入翻番。眼下,他精心指导的30多个温室大棚养殖的罗氏沼虾早己上市,收入可观。
其实在阜宁,像以上这样的劳模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却主动承担着同样的使命,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该县各级劳模共投入资助金5200多万元,扶持致富项目22个,提供就业岗位1400余个,呈现出了产业带动、技术扶持、资金支撑、就业支持等多项亮点。
下一条:工会进万家 情暖职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