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男,197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上海泰胜电力工程(东台)有限公司卷班组组长,高级技师,东台市红十字会星级志愿者, 2013年6月“东台市经济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5月“东台市十佳文明职工”,2016年盐城市劳动模范,2019年12月“东台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2020年5月“东台市红十字会抗疫疫情优秀志愿者”,2021年3月“东台市优秀志愿者”
七十年代的他,从小在雷锋精神的熏陶下成长,接触公益是从无偿献血开始,2007年他在东台市街心公园看到了一辆印着无偿献血字样的大巴车,出于好奇的他跑过去看到车子旁边还放了不少宣传牌子,上面写着“用自己可以再生的血液,去救助他人生命;定期献血会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提高身体的应激能力。”他想这不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迈出了无偿献血的第一步,2008年他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0年在市人民医院血站献血过程中,医务人员说他的血小板很丰富,可以帮他联系盐城市中心血站预约捐献成分血,需要的病人很多,并给他讲解了成分血的捐献知识,他一口答应了,从此走上了捐献成分血的道路。记得前些年江苏省昆山市某化工厂大爆炸,伤者较多遍布周边市区多家医院,晚上8点左右盐城市中心血站打来电话说有伤者急需A型成分血,希望他第二天上午9点前能赶到盐城市中心血站,面临迟来的预约他立即打电话给公司领导说明情况,没想到公司领导给予他公假一天,使他很感动。在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内发生大爆炸、阜宁县龙卷风灾难事件以及疫情期间,血站的血源紧缺,他总是能抽出业余时间去奉献一份爱心。十四年来他不间断无偿献血120次,累计46800毫升,连续5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金奖4次、银奖1次。
他在“东台日报”看到市红十字会招募志愿者,他立即赶往市红十字会报名填表,不久学习了“中国红十字章程”以及“志愿服务条例”,培训后他积极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车站、在街头、在学校、在福利院、在社区经常见到他穿着红十字马夹从事志愿服务的身影。他还通过市劳模协会、红十字会、积极捐款用于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内大爆炸、阜宁县龙卷风灾难、疫情防控以及帮助一些困难群众,他说共产党员要始终站在救灾防灾捐赠的前列,他把自己工作之余时间用于志愿服务活动,他为了更好的、更广泛的奉献社会,努力学习志愿服务新知识、新技能,2019年他申请加入了市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接受了水域、绳索、应急医疗救护以及体能等多方面训练和考核,从普通志愿者成长为一名有技能有体能的志愿者,多次参与各种大型赛事的保障活动,对于一些消耗体力较大的体育赛事马拉松,自行车等,他都把身体各部位止血包扎技术、现场搬运固定术、CPR,AED的正确操作方法,在赛前与队友练习多遍,提前一天到赛事现场踩点并对无线电通讯进行测试,在赛事现场他注意观察运动员身体反应情况,从而顺利处理了各类应急事件。在疫情严峻期间公司延长了假期,他没有在家休息,在队长的带领下与其他队友一起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抗疫物质的装卸,他进入社区卡口对来往人员进行测体温登记,检查督促佩戴口罩。为了保证学校开学及中考,高考的顺利进行,给师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学习、考试,他先后到市时堰中学、市幼儿园、市实验初中等多所学校,背着沉重的药水消毒喷雾机,脸部戴着口罩头部带着面罩,穿着防护服跑遍了学校多幢楼层教室,一层下来浑身早已湿透,当来到他儿子曾经读书的母校时,他深有感情地对队友说:这是他儿子读书的学校,这栋楼是他儿子曾经的班级教室必须由他来消杀。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14年来,他把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理想,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他的身上有着70后的朴实,他说:“只要对社会有作用,我会一直干下去!”
上一条:十年磨一“谷” 砺得稻米香
下一条:两万五千里邮途上的“雷锋哥”